一、学校概况
(一)发展简史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的前身是1969年创建的“彭县军屯中学”,当时设初中部和普通高中部;1982年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改制为“彭州市军屯职业中学”,设初中部和职业高中部;2003年经四川省教育厅评估验收为“四川省合格职中”;2007年经彭州市教育局批准,初中部被剥离到军乐镇中心小学组建军乐镇九年制学校;2009年经成都市批准,学校校名由“四川省彭州市军乐职业中学”更名为“成都石化工业学校”;201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两万多人。
(二)学校现状
学校占地80余亩,校舍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81人,专任教师157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5%,在册学生近5000名。近三年职业培训规模保持在6000人次左右/年,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教育理念先进、实训装备一流、教学质量上乘、办学特色鲜明的“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了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成都市职教先进集体”、“ 彭州市教育系统年度考核一等奖”等荣誉;被认定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理事单位”、“国家级化工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上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成都市化工医药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彭州市学前教育培训基地”、成都机械、汽修、电子、计算机、旅游、财经等多个职教集团理事单位。
学校构建了“军事化要求、企业化管理、人性化关怀”的学生管理模式。军事化要求是合理开展军训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企业化管理是将整个学校都虚拟成一个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各班级为子公司。按照公司管理模式,模拟企业化管理制度,努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忠于企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为学生成功完成角色转换打下坚实基础;人性化关怀是全力做好师生一一结对工作、办好三类“校中校”(课余党校、课余团校、纪律学校)、“八大主题活动”(校内服务周、家校互动活动、高品质文艺演出、德育主题月、兴趣小组活动、就业指导讲座、主题班会活动、社团组织生活),给与学生全方位的关爱,提升了学生素质。
学校贴近社会经济需求,大力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坚持走品牌化、特色化、差别化专业发展之路,做精“化学工艺”专业,打造一流品牌,做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提升示范作用,做特“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及应用”、“学前教育”专业,凸显错位发展,努力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了以化工类专业为龙头,以机械、电子专业为重点,财会、幼师、计算机、旅游等专业共同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目前设置9个专业,包括石油化工类2个: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加工制造类2个:包括“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信息技术类2个:“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旅游服务类”1个:“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贸类1个:“会计”专业;教育类1个:“学前教育”专业。其中,“化学工艺”、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成都市重点专业。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积极构建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接轨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四川石化项目、美国英特尔、美国莫仕、富士康、纬创、仁宝、马来西亚宇芯、中节能、亚东水泥、兰丰水泥、日本佳能、香港联邦制药、天威新能源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取得了“互惠多赢”的社会效果,受到上级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学校按照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标准对石化类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现已建成建筑面积约8377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并投入800万元购置设施设备,建有机械数控实训中心、化工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训中心、信息技术实训中心、财幼旅实训中心等5个大型实训中心以及40多个专业实训室。学校总体硬件设施达到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水平。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依据和背景
(一)“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依据
党的十七大做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要求将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系统地阐述了素质教育思想,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原则及方法,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由教育体制改革转向教学领域改革。基础建设是教学领域改革的前提,教学的整体改革是教学领域改革的核心,以此充分发掘教学管理的潜力,采取现代信息及教育技术等重要手段,建设优质的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美育文化和环境文化,是我们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背景
“十一五”期间,国家政策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创建给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的办学实力在同类学校中优势明显,教职工队伍的素质快速提升,为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会议指出,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2012年,位于彭州的四川石化项目开始投产,这都将为学校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与省内、国内先进的中职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办学经费投入不足;二是教学实训场地不够;三是总体生源生量不高;四是办学特色不够突出;五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要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分析现状,谋划发展,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促进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题,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动力,以质量促发展,特色创品牌为总体战略要求。不求大而全,力求精而特,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制度建设、办学设施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坚持开门开放办学,扎实做好国家级示范学校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打造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石化工业学校”的奋斗目标。
(二)主要发展目标
学校发展的总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学校,打造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石化工业学校。
主要发展目标:
1、办学规模。到2015年,在校中专生保持在4000人,成人函授生达到1000人,建设以中职教育为龙头,高等成人教育和各级各类技能培训为两翼的一流中专学校。与地方政府、四川石化项目、兄弟院校联合建立石油化工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中心。
2、争创国家级示范学校,使学校上档次、上水平、步入名校的行列。
3、创立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其它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4、继续加强素质教育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军事化要求、企业化管理、人性化关怀”的德育管理模式。
5、加强基础建设,全面启动“135”工程,力争再上新台阶。
“135”工程是我校“十二五”规划的具体化,是我校“一年一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其具体目标是:
(1)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布局,优先发展龙头专业,保持三个热门专业长盛不衰,造就五个骨干专业,同时兼顾其他专业的发展;
(2)为每一个专业培养一名学科带头人、三名优秀教师、五名骨干教师;
(3)强化任课教师的继续教育,要为任课教师不断”提供优质服务,“十二五”期间,每个任课教师应该制定并完成一项专业提升“充电”计划;学会制作课件、使用微机备课、并能制作出个人网页等三个教学技能;在5年内争取外出培训一次;
(4)完善“青蓝工程”,建立以老带新的培养体系,促使新教师一年内适应岗位要求;三年内能独立教学;五年内能成才育人。
(5)建立并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要求每年新生入学后,在一年内适应学校管理;三年合格毕业就业;五年成才立业创业。
(6)后勤管理工作要逐步向后勤社会化方向过渡,一年内形成产业化;三年推进社会化;五年校园美化、绿化、硬化、亮化。
(7)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学校管理体系,将学校建设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其他教育三个层次为一体的综合学校,实现产教结合、长短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职教与成教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结合。
(8)一年新建化工实训大楼,完善后勤服务设施;三年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示范学校;五年实现“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施一流、质量一流、安置一流”的目标。
(9)一年建成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馆;三年普及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图书达10万册;五年建成远程教学接收系统,实现微机化教学。
(10)一年专业教师、专业实习教师通过专业技能考试达到“双师型”标准;三年全部达到本科学历;五年成就一批名专业、名教师、名班主任。
(11)一年建成互动式远程教学网;三年45岁以下教师全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考试;五年建成决策信息网、管理信息网、教学信息网、资料信息网、查询信息网、学生安置信息网。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文化课教师专业化,专业课教师技能化,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达到1:10,文化课、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的配比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再次优化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增大高、中级教师的比重,使高级教师达到30%、中级教师达到45%。第四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增加教育科研经费,使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加强教育教学培训,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7、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坚持围绕市场办专业,进一步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努力打造特色专业,调配课时配比,使“三课”课时比例达到最佳结构。建设好目前已有的成都市重点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校级重点专业3个。到2015年,我校争取省级重点专业达到2个,成都市重点专业达到3个,校级重点专业4个,各专业形成基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把握行业脉博,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和标准。“十二五”期间,力争专业教学资源库达到10个,每年有5部以上校本教材。重点专业的各项指标达到上级教育部门有关专业评估指标的优秀评价标准,建成在市内甚至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专业。
8、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创新转化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进一步充实实训硬件资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融入彭州4211发展战略,服务“一轻一重”重点产业,坚持为彭州地区的主业(石化项目)服务,探索“政府统筹,园区协调,校企融合”的校企合作新途径,到2015年,建成1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新建化工实训大楼)。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加强与现有实训基地合作的基础上,新建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15-20个,确保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促进就业质量提高。
9、推进产教结合,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与国内高职院校、同类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创立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组织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到国内外院校学习进修,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活动。
四、“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加大教学工作的精力和经费投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加大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力度,形成以高素质中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教学做合一”、“专业方向动态设置、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等工学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加强德育工作改革,继续深入实施“军事化要求、企业化管理、人性化关怀”的德育管理模式,注重学生军训,体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毕业生质量,增强我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
加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加强对四个教学科的管理,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坚持推行“四个一体化”,构建“理实一体化”、“大项目、小工种”、“基于工作过程”、“基于职业技能递进”等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课证融通课程。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和适应性,建设一批重点课程;加强教材建设,鼓励编写和使用具有中职特色的教材,以物化教学改革的成果;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
继续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加大教学改革及其研究的支持力度和优秀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争取实现国家、省市级教学成果的重大突破;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推进教研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教研资源和力量,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增强争取重大课题和项目的能力。
按照国家级示范学校建设要求,加大化学工艺、电子等2个重点特色专业和计算机、旅游、机械、学前教育4个支撑专业建设的力度,打造我校的专业品牌,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加强对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论证与管理,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面向高新技术产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设置一批新专业,形成以特色专业为骨干,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达到资源有效配置。加强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特色与优势专业建设,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设1-2个体现我校特色,学科交叉、融合度高,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专业。特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市内甚至省内同类职校相同专业的学生。
(三)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
继续推进学校“青蓝工程”教师培养计划,加强高级教师、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工作。大力培养现有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重点,以评聘机制改革为抓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到2015年,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80%,从行业、企业聘请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任专业课比例达到30%。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继续坚持学校经费预算向师资队伍建设倾斜的政策。从2011年开始,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教师的培训、培养。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的规范化建设,坚持实施继续教育奖励办法,以优惠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由专业科定期举办各类教研活动、培训会、大比武、技能比赛,以培训强业务、用比赛促提高,名师、高级职称老师一年内上两次公开示范课,青年教师按“三年成长”计划参加“入门课”的竞赛活动。
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师德教育,弘扬爱国奉献、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弘扬“范、勤、严、爱”的优良教风,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四)围绕一区一主业,不断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学校将围绕位于彭州市的四川项目,按照为“一区一主业”服务的原则,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资源共享、辐射周边、自主发展的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成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化工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规划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深入建设5个校内实训中心,即:机械数控实训中心、化工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训中心、信息技术实训中心、财幼旅实训中心。新建一栋化工实训大楼(将化工实训中心做大做强,建设成为周边地区独具特色的实训基地)。
学校还将重点建设一批生产性、区域性、综合性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实习就业搭建平台,“十二五”期间,每个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要达到三个以上。
(五)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兴业富民,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最及时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一种教育形式。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招生就业力度,继续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加快向“国家示范学校”迈进的步伐,逐步建立并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职业教育与对口高考、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协调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夯实招生基础工作,创设职教发展氛围。学校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在校中专生保持在4000人,成人函授生达到1000人。学校将总结以往在初级中学招生的经验得失,全力做好初中应届毕业生的招生工作,并扩大彭州地区以外的生源数量。学校还将加强成人函授学生的招生工作,稳定成人教育规模,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
力争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使就业渠道由窄变宽,就业幅度由每生月薪2000元达到每生月薪2500元左右;由劳力型人才向技术型人才转变。校企订单培养人才是今后我们输出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将与校外有关企业、学校的合作,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办学,继续保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根据本地区、沿海一些有就业优势的专业来改革我校的专业设置,推动我校就业的良性循环。
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促进我校的就业工作。一个学校的知名度一定程度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名企自然爱名校的学生,我校已顺利通过省重点职校的验收,今后,我校将向国家重点建设示范职校台阶迈进,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将为我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勃勃的生机。
(六)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强化资金保障工作,大力提升学校的经济实力。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努力开辟社会资金合作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强预决算管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继续完善财经管理制度。努力开源节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从体制、机制入手,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勤俭办学,降低办学运行成本。
搞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工作质量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行政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科学划分各部门职责、规定管理服务内容和流程,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形成“以人为本、热情主动;依法治校,按章办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又好又快,讲求效率”的管理服务准则。重视规范管理、程序管理、细节管理,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加强依法治校,不断健全完善教代会、工会工作制度,不断健全校务公开,扩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不断完善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
继续推进后勤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大力整治和优化校园环境,加强饮食卫生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创新后勤服务新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构建适应学校发展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加强学校计划生育工作。
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在做好资产的清理和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的关系;建立新的采购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促进其作用发挥。
(七)加快推进学校基本建设,缓解办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加大对实训室、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体育设施、图书资料的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今后五年内争取投入资金1000万元,彻底解决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体育设施跟不上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状况,其中2011年申请到省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另还争取成都市配套投入200万元,彭州市配套投入150万元。
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健全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化。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八)做好产教结合工作,丰富联合办学层次
学校将按照统一布局,根据社会和市场要求设置专业,建立集教育、教学、科研、开发于一体的专业实体,把原来的实验室、操作室建成具备经济功能的专业实体。既可以为学校增加收入,又可以变学生课堂实习为工厂化学习。注重结合专业搞好开发,逐年分步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机械加工中心、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中心、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心、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中心等。在学校办厂确有困难的情况下,建立校企联合的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主要在学生就业,企业用人上结成对子,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双赢发展。
根据办学方针、形势,继续完善好和四川丰田、四川石化天雨、上海华荣化工等举办的“丰田班”、“天雨班”、“华荣班”等企业定向培养班,保质保量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拓宽其它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合作渠道,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行学历教育(长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以短养长,办好学前教育培训、化工职业技能培训等短训班,定期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进一步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挖掘潜力,做好成人教育,扩大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规模,积极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继续深化与西南石油大学、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合作关系,加强与四川师范大学、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构建起包含高考升学班、自考辅助班、大专学历班等多种形式的升学立交桥。规模占到学校办学规模的三分之一。
(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着力扩大学校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工会、共青团、统战、离退休工作、保密工作。
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
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十)加强对实施规划的领导,提高执行力
实施“十二五”规划,事关学校大局,一定要强化思想意识,层层建立责任制,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增强任务执行力度。各级领导要带头承担规划责任,全校教职工要勇挑规划任务,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形成合力,为完成“十二五”规划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