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育天地>德育活动>

青春建功新时代,志愿服务谱新篇

—我校奋力推进中职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实现新跨越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记忆

这里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释放的每一份激情

都不会辜负你,终会让你向着梦想更进一步!

一年来,我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优化激励机制,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促进校园文明和中职学生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搭建三个平台,志愿服务全覆盖

一是搭建校社志愿服务平台。在彭州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学校主动与彭州市A类示范社区对接,整合志愿服务学生资源,严格按照“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目标共融”的原则,选派学前教育、电子、化工、机械等专业的优秀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的爱老敬老、礼仪服务、社区综合治理、活动协助等服务工作。保证选派优秀的青年志愿者每年到社区认领1个服务岗位、联系1户社区群众、参加不少于4次志愿服务、提出1条合理化建议。

二是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推行志愿服务报到制度。建立了彭州市军乐敬老院、彭州市特殊教育学校2个永久志愿服务基地,与彭州市天彭镇朝阳中路社区等13个全A类社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志愿服务定期服务机制,全面推我校教师、学生志愿者定期到基地、社区报到服务,截止目前老年群众专项志愿服务覆盖60人,特教学生专项志愿服务覆盖120余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覆盖4200余人,报到服务率99.5%。

三是升格成立“小化石”青年志愿服务队。将原有学校青年志愿服务队升格为“小化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在成都志愿网上成功注册,并制作了统一的LOGO、对旗和服装。

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分队、润行服务分队等志愿服务分支,吸引了党员教师、普通群众、在校青年学生主动参与法制宣传宣讲、文明劝导、环境保护、爱老敬老、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中来。

抓好三个结合,志愿服务扎实有效

一是把志愿服务与学生成长相结合。我校专门印制学生成长手册,在手册里面专门印制志愿服务记录表,要求每个学生每期至少完成2次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将志愿服务纳入对学生日常成长的考核和记录中,覆盖率100%。

二是把志愿服务与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相结合。以学生志愿服务为牵引,组织党员教师、学生到志愿服务基地、结对共建的13个A类社区开展结对共建,通过志愿服务资源共享、困难问题共解、活动共助等方式,开展爱老敬老、趣味运动会服务、礼仪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社区环境治理等活动,服务基地老人、儿童和社区的群众。

三是把志愿服务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志愿服务与推动中心工作、完成紧急任务结合起来,引导我校志愿者有担当、有行动。下沉社区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开展学生上放学交通劝导、安全护导等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

完善三个机制,志愿服务形成常态

一是健全日常管理机制。依托“成都志愿网”信息平台,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把有意愿、能胜任的教师、学生吸收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通过网络发布志愿服务信息,招募志愿,健全志愿服务记实制度,由接受服务的单位、“小化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对志愿者的服务作好记录,做到全程记实、有据可查。

二是健全嘉许激励机制。把开展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师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作为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标志,建立志愿者积分兑换礼品机制,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通过储存志愿服务时间,兑换自身需要的服务,形成“奉献-激励-奉献”的良性循环。

三是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依托团队活动室、图书室等为志愿者开放,方便志愿者交流、阅读,同时将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的交通费、餐费等纳入专项工作经费的内容,让志愿服务有平台、有阵地、有经费。

如何谱写新时代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新篇章?新征程吹响号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志愿者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奏响青春建功新时代的最强音。日前我校被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确定为四川省中职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创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校将大力促进青年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中职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再出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我校青年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志愿服务壮丽篇章,推进我校中职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