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侵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大笑等产生的飞沫含结核菌,被他人吸入就可能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餐具经消化道感染,但较少见。
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老人、儿童、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他们的身体抵抗力较弱,结核菌更容易乘虚而入。
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身体免疫系统,使身体处于一种“易被攻击”的状态。
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如家人、同事、同学等,如果身边有肺结核患者,没有做好防护措施,被感染的风险就会增加。
肺结核症状
典型症状有咳嗽、咳痰≥2 周,咯血、胸痛,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部分患者仅有咳嗽、咳痰等轻微症状,或无明显症状。
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发布的宣传活动主题是:“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该主题旨在贯彻社会共治理念,动员全社会全面行动、全力投入,营造全民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全民共享结核病防治成果的良好氛围,为终结结核病流行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儿童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预防结核病的重点人群。近年来,我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持续下降,但学校结核病形势仍十分严峻,一些地方先后发生多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严重影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您及孩子的身体健康,让我们携手共同打造健康、和谐校园,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二、预防和控制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可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杆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
早期检测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接种疫苗
BCG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儿童感染重型结核的风险。
三、就诊与治疗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2周及以上、咯血或血痰,有的人会有低烧、盗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等。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要想到自己有可能患了结核病,应及时、主动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彭州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彭州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省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进行检查。
如果您的家人或周围有人患上肺结核病,要督促其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变为耐药肺结核,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四、学校肺结核的预防
(一)新生入学(入托)结核病筛查。学生在学校里集体学习生活,接触密集频繁、活动空间有限,如果有同学患上肺结核而没有及时被发现,很容易在校园引起传播,影响到大家的健康和学业,因此国家教育部和卫健委、省市教育部门和卫健部门均联合发文,明确规定每年秋季开学所有学校及幼托机构要常态化开展新生入学(入托)结核病筛查工作。
(二)因病报告和休复学管理。学生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学。在医院就诊时,将学校、班级等信息如实告诉医生。患病学生不得带病上学,必须住院或者居家隔离治疗。复学时,必须向学校提供结核病定点医院的复学证明方可返校上学。
(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佩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作息要有规律,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加强营养,健康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减少肺结核病的发病。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最后,衷心地祝愿您及家人健康快乐,阖家幸福!
彭州市卫生健康局 彭州市教育局
2025年3月
(供稿:教务处 初审:杨志强 复审:罗冬梅 终审:张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