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增强彭州教育基本功能。
成都石室中学校长 田间
实现路径:管理铸魂,教师强基,学生固本。做到建筑有品位、硬件有示范、师生有学养、学校有文化、办学有品质、校长有思想。成都石室白马学校将全面接入成都四中的教育教学资源,施行“五共模式”,即,学校共治、教师共培、学生共育、课堂共建、资源共享,师生双向奔赴。
师资对标
近期,成都四中将派出专家团队对成都石室白马学校(北校区和南校区)现有的师资进行逐一考核,并且按照成都四中的教师标准进行择优选聘。新招聘的老师全部在成都四中进行培训和长期跟岗,现有骨干教师分批派出到成都四中跟岗进修。
在新的学年,成都四中将派出专家队伍对成都石室白马学校进行深入指导,通过转转课、教师沙龙等方式实现教师对教学齐研、共振、同频,持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成都石室白马学校将利用成都四中的辐射能力,邀请更多的省市乃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到成都石室白马学校“问诊把脉”、搭建平台,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教师在辛勤的教学中与学校共同成长。
教学看齐
今年,双方进一步加深了合作,整合南部新城学校,成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开启了全面领办、深度融合的新篇章。以此为契机,成都石室白马学校建设了小初高一体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平台,并全面接入成都四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全市5年级以及8年级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借助成都四中竞赛金牌教练的力量,让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有突破。
资源共用上,引入成都四中大数据精准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的教育赋能,用精准教学系统指导备课,推动课堂革新,全面提升教学效能。
成都石室白马学校高中借助成都四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力量,提升学生基础学科拓展、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一大批基础知识牢、综合实力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建设者,借助石室的优质资源,把成都石室白马学校办成成都最好的学校之一。
成都石室白马学校全面引入成都四中的集体备课制度,干部下沉到年级和各备课组,做到每一次集体备课定时、定点、定题,找问题、明思路、定措施,有中心发言、有集体讨论、有会议记录、有方案落实,发挥备课组在教学中的先锋堡垒作用。
穿越时空,走进石室中学的前世今生
在天府之国成都,有两张璀璨夺目的历史名片,一张叫“李冰治水”,一张叫“文翁化蜀”。公元前143年,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创建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堂——石室精舍。光阴流转,岁月变迁,文翁当初在锦江边创立的这所学堂,虽多次更改校名,但从未改变校址、中断办学,成为了具有 “中国标本”意义的“千年名校”——成都石室中学。
五代时期,后蜀宰相毋昭裔主持刊刻的儒家经典石经,立于文翁石室,为学子们研读摹拓,相当于文翁石室的“校本教材”,此即为最早的“后蜀石经”。后蜀石经成为传诵千年的“史上最强教材”。2018年12月30日,石室师生护送“史上最强教材——蜀石经残片”登陆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石室中学也成为《国家宝藏》里提到的那所“史上最强学校”。
1916年,石室中学锐意改革,引进新学,石室成为四川首个采用外语教材、聘请外教执教的学校。时任校长的张铮,顶住压力,大刀阔斧实施的教育改革,奠定了今天的石室中学乃至近现代教育发展理念的基础。
近现代以来,石室培养出无数德才兼备的行业领军人才,如郭沫若、李一氓、李劼人、贺麟、周太玄、王光祈、孙元良、郭汝瑰等。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德达材实”一直是石室不懈追求的育人方向,也是石室精神中最关键的一环。
当代石室,一直在为祖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千年名校的智慧与力量,培养了一批爱校荣校、报效祖国的院士,他们成为物理、化学、航天科技、导弹研发、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专家,为科技进步和国家强盛做出了突出贡献。
无论何时,千年名校石室中学凭借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发挥着辐射引领作用,散发着生机与活力。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文翁再次与彭州结缘,文翁精神再次德泽彭州大地,启慧彭州莘莘学子。
“成都四中”与“成都石室白马学校”的成功牵手,将继续深化“质量优良、特色鲜明、圈层一流、全省知名”的办学愿景,深度学习成都四中先进办学思想,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打响品牌,为争创省一级示范校造福彭州广大学子而不懈努力!
朝气蓬勃地迈向“春天”
转自:彭州教育